作為一位剛踏入芭蕾世界的成年人,你也看芭蕾舞劇嗎?
你覺得芭蕾舞劇有趣嗎?看得懂嗎?
還是有看沒有懂而且很想睡覺?
從小沒特別受過專業藝術薰陶的芭蕾媽媽,也是一位芭蕾舞劇的門外漢,印象很深,在我的國中歲月裡,有堂類似藝術賞析課,老師於課堂上播放某齣芭蕾舞劇DVD,而我整堂課所呈現的狀態就是:昏迷打瞌睡。(對!我連看的是哪一齣?名字叫什麼都不知道😅)。
出社會工作後,在某次因緣際會下才開始學習成人芭蕾,自此才逐漸體會到芭蕾世界的奧妙。
那…門外漢要如何略懂芭蕾舞劇呢?
首先,我認為可以先從與該舞劇有關的背景與歷史故事先開始認識。接下來,若有了跳芭蕾的經驗,舞團、舞者、舞技、服裝或舞段等元素,也將會成為使你感興趣的一部分。
十二月即將來臨,聖誕佳節氣氛濃厚。應景地,寫下這篇帶你一同認識這佳節期間限定,且全世界都在看的芭蕾舞劇-⟪胡桃鉗⟫。
七個有關⟪胡桃鉗⟫的有趣事實
事實❶:⟪胡桃鉗⟫故事的最初版本其實不適合小孩看?
在⟪睡美人⟫的票房相當亮眼成功之後,俄羅斯 聖彼得堡帝國劇院的 導演伊萬·弗謝沃洛日基註1 想再次委託 芭蕾舞劇名作曲家 彼得·柴可夫斯基 註2創作另一部童話故事。
這次他選擇了德國作家霍夫曼註3的⟪胡桃鉗和老鼠王⟫作為主題,但其內容充斥著復仇、打鬥、死亡、慘忍等情節,劇情並非闔家觀賞。
因此,柴可夫斯基與 編舞家莫里斯·珀蒂帕 註4便採用 法國文豪亞歷山大·仲馬 註5溫馨版的故事進行創作,成為現在所見的版本。
註1-註5: 為芭蕾舞劇⟪胡桃鉗⟫有關之五位重要人物,以下是他們的精簡版圖文介紹。
現在,我們來複習一次這個發生在平安夜裡的美夢版本故事…
某一個家庭,有兩個可愛的孩子:姊姊 克拉拉Clara 與弟弟 佛萊茲Fritz。
平安夜時,一位先生Drosselmeyer(可能是魔術師、玩具商人、他們的教父…)來到他們的聖誕聚會,送給克拉拉一個剝果殼用的胡桃鉗玩具兵禮物,但不慎被弟弟給破壞了,克拉拉非常傷心,小心翼翼照料受傷的胡桃鉗,她哭著哭著就睡著了……
半夜突然醒來,她想到客廳去看看那個胡桃鉗玩具兵,意外地發現有老鼠要去攻擊它,克拉拉衝過去幫忙趕走老鼠,並把玩具劍給胡桃鉗,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擊退了鼠王。
此刻,胡桃鉗玩具兵變成一位風度翩翩的王子,邀請她前往雪之國和糖梅國,展開奇幻之旅。
王子帶著克拉拉來到糖果王國的皇宮,美麗的糖梅仙子安排了各種表演招待他們,有西班牙舞、阿拉伯舞、中國舞、俄羅斯舞和蘆笛舞等等舞蹈表演。
就在最後的圓舞曲跳得正熱鬧時,克拉拉突然驚醒了。啊!原來這一切只是一個夢。




事實❷:為什麼⟪胡桃鉗⟫總在聖誕節演出?
⒈ 故事背景的設定就是在聖誕之夜所發生的奇幻美夢之旅。
⒉ 帶動該舞劇於聖誕期間演出的國家是「美國」。
- 1944年,舊金山芭蕾舞團創辦人 威廉·克莉史汀森Willam Christensen將俄羅斯完整版的《胡桃鉗》於平安夜裡首次亮相。
- 1954 年,紐約芭蕾舞團首演了美國芭蕾之父 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的版本,自此這部舞劇開始風靡於美國,而巴蘭欽的編舞是迄今最常演出的版本。
- 1960 年代後期,許多芭蕾舞團都會在12月天天演出《胡桃鉗》的舞碼,而家長也都會帶著孩子去觀賞,現已變成美國聖誕節的一項傳統。
胡桃鉗舞劇給舞團所創造的效益是非常大的,以舊金山芭蕾舞團為例,該舞劇的門票收入甚至佔了全年收入的40%。
事實❸:一個神秘的樂器參與⟪胡桃鉗⟫舞劇其中
你可曾聽過舞劇中的《糖梅仙子之舞》的音樂嗎?那清脆且如敲擊玻璃的獨特的聲音,聽起來相當美妙!
當初編舞家 珀蒂帕希望這段音樂要聽起來如噴泉中濺出的水滴聲,當柴可夫斯基在巴黎散心時,意外地找到了一樣理想的樂器-「鋼片琴celesta」,而這樂器是當時最新的發明。然後,他便將鋼片琴非常保密地運回俄羅斯,原因是他不想讓同時期的作曲家跟風。
現在你可以聽聽看,用鋼片琴奏出的《糖梅仙子之舞》!
Dance of the Sugar Plum Fairies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事實❹:柴可夫斯基並不滿意⟪胡桃鉗⟫,為何如今紅遍全世界?
柴可夫斯基認為這齣舞劇中的音樂與他早期創作的《睡美人》糟糕許多。
首演失敗的原因
事實上,1892年在俄羅斯 聖彼得堡的馬林斯基劇院首演時,《胡桃鉗》並不被觀眾和評論家喜歡,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 第一幕的「場景」戲太多,且有許多孩童在舞台上。觀眾總是期待著可以看到大規模的芭蕾舞碼,認為根本只是孩子把戲,因此評價不如預期。
- 當時飾演糖梅仙子的舞者 安東尼埃塔·戴爾埃拉 被批評矮胖又沒有吸引力。
但組曲備受歡迎
雖然,《胡桃鉗》首演失敗,但在某次音樂會上,柴可夫斯基精選出其中的幾首音樂,組合成20分鐘的組曲,竟意外獲得好評。加上,該組曲後續在許多電影、卡通作為配樂,讓大家對《胡桃鉗》的音樂及舞劇很是熟悉。
1940年,迪士尼著名的動畫電影「幻想曲Fantasia」當中便以《胡桃鉗》組曲作為配樂。這真是勾起童年記憶,我對胡桃鉗音樂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啊!
「幻想曲」動畫中(14:25 – Nutcracker Suite – Tchaikovsky),以仙女、蘑菇、花、魚、樹葉等擬人化舞蹈,組曲包括《糖梅仙子之舞》、《中國舞》、《盧笛之舞》、《阿拉伯舞》、《俄羅斯舞》、《花之華爾茲》。

Credit: Disney Dynasty
事實❺:整齣舞劇並非同一人所編
編舞家 帕蒂帕在創作期間,因為身體狀況不佳而病倒,因此先退出創作團隊。接手的是跟著他七年的助理列夫·伊萬諾夫,雖然風格與老師不同,但幾乎沒有被外界發現。
事實❻:每年的演出對舞團來說都是個挑戰
如果你曾看過著名芭蕾舞團演出過《胡桃鉗》,你就會知道整個節目中的場景、服裝、道具都非常華麗!紐約市芭蕾舞團的服裝就是世界主要芭蕾舞團(莫斯科、洛杉磯、巴黎、倫敦等)的標竿。
- 巨型的聖誕樹:重量超過一噸(1000公斤),高42英尺(將近4層樓高)
- 整齣劇使用的服裝類別超過150套
- 「姜媽媽La Mère Gigogne」的表演服重達 85 磅(38公斤),寬長達9英呎(約3公尺)
- 「糖梅仙子」獨舞時所穿的舞裙是以至少7層薄紗所製
- 超過 144 個鈴鐺被縫在「俄羅斯拐杖糖舞者」的服裝上
- 「露滴仙子Dewdrops」 的舞衣及舞裙平均用了 65 顆真正的水晶作為裝飾
事實❼:改編版本眾多,改很大的有…
中國
由中央芭蕾舞團重新改編:在塞納河畔的「中國年味」《胡桃夾子》,融合了許多中國文化獨特的元素。
時間是中國大過年,地點也改在北京一條胡同里,糖梅仙子的角色改編成仙鶴,龍取代老鼠,另外充滿著青花瓷、十二生肖、絲綢、麒麟及鞭炮聲等。
南非
將場景轉移到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 Desert,而原本屬於冬季的《胡桃鉗》也變成在一個太陽、沙漠及非洲猴麵包樹的神奇世界,表演中呈現了當地的舞蹈和馬戲團藝術(‘Nutcracker’ Set In Kalahari Desert)。
夏威夷
BALLET HAWAII 的《胡桃鉗》場景將雪景改編成熱帶植物花卉及茂納凱亞火山Mauna Kea山頂,表達對土著人民和文化的尊重。
⟪胡桃鉗⟫舞劇大綱
⟪胡桃鉗⟫是一首序曲和兩幕所組成的古典芭蕾舞劇。
第一幕- 派對、戰鬥和大雪
第一景
- 聖誕晚會裝飾和熠熠生輝的聖誕樹
- 進行曲
- 小朋友的加洛舞曲,父母的登場
- 舞蹈場景。Drosselmeyer 的聖誕禮物
- 場景和老爺爺的舞蹈
- 場景-克拉拉和胡桃鉗,以及賓客離席
- 場景-老鼠與玩具兵的戰役
第二景
- 場景-雪夜松林,亦即穿越雪地之旅
- 雪花之圓舞曲
第二幕- 來自世界各地的甜食
- 場景-糖果王國的魔法宮殿
- 場景-克拉拉與王子
- 間奏
- 巧克力仙子— 西班牙舞曲
- 咖啡仙子— 阿拉伯舞曲
- 茶仙子— 中國舞曲
- 特科帕克舞曲— 俄羅斯舞曲
- 蘆笛之舞
- 姜媽媽與她的孩子們
- 花之圓舞曲
- 大雙人舞
- 引子 — 夜曲
- 變奏I:塔朗泰拉舞
- 變奏II:糖梅仙子之舞
- 結尾 — 歡慶之舞
- 終曲華爾茲
如果你想在Youtube上先預習⟪胡桃鉗⟫,推薦你我最最最最最愛的一個完整版演出- Mariinsky Theatre Ballet Company,根本就是像在看電影,畫質清晰,音樂是現場演奏,服裝及佈景設計相當細心且華麗,重點是每一位舞者的技巧及表情都很到位!
時代變遷下的⟪胡桃鉗⟫
不同程度的舞者可共同參與的一齣舞劇
最初《胡桃鉗》在俄羅斯不受歡迎一部分原因為太多兒童舞者,被認為不夠專業。而如今《胡桃鉗》卻已轉變為芭蕾舞團、家長、孩子共同的年度盛會。現在的觀眾也較喜歡有孩子們的加入,因為這是個很好的機會讓不同程度的孩子與訓練有素的芭蕾舞演員在大舞台上共同演出,家長非常樂於參加自己孩子成果發表。
表演被簡化、過度商業化的趨勢
部分芭蕾愛好者質疑現代的《胡桃鉗》表演太過簡陋、不太重視服裝設計或場景佈置,劇院總是販售許多胡桃鉗周邊商品。
刻板印象即將走入歷史
講求平等、多元、零歧視的時代來臨,因此劇中被認為有刻板印象的部分總是被拿出來討論。例如,傳統⟪茶-中國舞⟫大多由白人舞者演繹,並以’yellowface’來呈現,他們臉部被塗為黃色、貼上長長的八字鬍並戴上斗笠。
2017年, Final Bow for Yellowface「告別扮黃臉」計畫被提倡,積極呼籲世界各地的芭蕾舞團簽署,誓言消除舞台上對亞洲人的刻板印象。

結語
《胡桃鉗》故事就是在一個「浪漫主義」被「理性主義」壓迫下的時代產物,它的魅力如同動畫《玩具總動員》一般吸引人,使我們這些成年人猶如時光倒流,回到那懷抱天真美夢、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童年,現實的煩惱及壓力暫時可被拋開,而玩具國度則成了一種媒介,喚起了藏在心底深處的浪漫!
想要接觸一個新領域前,可先從它的歷史或過去讀起,讀著讀著,你便會明白是什麼原因造就了現在的它,也不知不覺踏進這領域。
從學習芭蕾開始,延伸到欣賞芭蕾舞劇,舞劇讓我更加認識芭蕾,也從中認識了全世界。
預祝,聖誕佳節愉快!
本篇文章主要參考資料
- Clemency Burton-Hill (2015) How Tchaikovsky’s Nutcracker became a Christmas classic. (Nov 26, 2021)
- StringOvation Team (2019) Little Known Facts About the Nutcracker Suite and Tchaikovsky (Nov 29, 2021)
- Wikipedia (2020) 胡桃鉗 (Nov 26, 2021)
- 換日線(2019) 種族歧視零藉口!芭蕾舞劇《胡桃鉗》” Yellowface ” 終於走入歷史 (Dec.1)
Last Updated on 2022-10-13 by Julie